曾经,他们身着戎装,以钢枪守护家国;如今,他们褪去 “迷彩绿”,将军人本色融入乡村振兴、基层治理、国防教育的各条战线。在“八一” 建军节来临之际,走近台山这八名退役军人,看他们以初心续写使命,用实干诠释 “退役不褪色”的铮铮誓言。
一、李明:17 载海岛邮路,架起军民连心桥
1987年入伍的李明,在海军服役12年间,多次参与通信线路抢修,曾在台风中冒死抢通海底电缆,淬炼出钢铁意志。2000 年退役后,他扎根川岛邮政支局,以军人的严谨与坚韧投身邮政事业。
面对全手工操作的繁重业务,他带领同事加班加点,仅两年就将支局打造成当地服务标杆。发现某部战士因训练无法离岛订阅高考资料后,他登岛上门服务,并敏锐捕捉部队需求,推动建立军邮快速通道,让邮政成为连接海岛与外界的“希望纽带”。
2021 年双台风来袭时,通往部队的道路全毁,他带领团队肩扛数十斤邮袋,在泥泞山路上往返两公里,狂风暴雨中肩膀被勒出深痕仍咬牙坚持,最终通过“分段接力”将邮件准时送达。他创新推出“六级频次投递制”和“海岛邮件三防工作法”,将军邮准时率从 68% 提升至 99%,偏远部队邮件时限缩短 48 小时。
2009 年因家庭调任市区后,他仍心系海岛,连夜协调专车帮退伍老兵邮寄上千个包裹;2012 年毅然申请调回,只因“放不下海岛邮路”。重返川岛后,他推动军邮智能化升级:引入 PDA 设备和线上系统,开通“海防邮路直通车”快船通道,使邮件时效提升 30%;规划 23 条投递路线,创下“悬崖邮路”17年零事故纪录;积极测试无人机跨海配送,让科技赋能传统邮路。
他建立“退役军人就业驿站”助力退役军人创业就业,推行“传帮带”机制,将海军训练方法融入邮政培训,锻造高效队伍。在他引领下,川岛支局形成“三必到”传统:部队有需求必到、战士有困难必到、节日有慰问必到。每年“八一”,他邀请战士体验邮件分拣,组建军民篮球队,以点滴行动拉近军民距离。
17 年风雨邮路,李明从海军战士蜕变为“海岛鸿雁”,用赤诚坚守让拥军情怀在南海邮路代代相传。
二、甄维乐:用脚步丈量民情,做乡亲“贴心人”
1988 年出生的甄维乐,2008 年入伍,2010 年退役后,于 2019年12月加入四九镇东冠村“两委”班子,现任村“两委”干部、民兵连长。他将“退伍不褪色”刻入骨髓,以军人的雷厉风行破解民生难题。
扎根基层以来,他走遍东冠村每家每户,对老人、病患、贫困家庭情况了如指掌,尤其关注孤寡老兵:送生活必需品、陪老人回忆峥嵘岁月,将军营“战友情” 延伸为对老兵的 “守护情”。担任民兵连长期间,他积极动员适龄青年参军,征兵季走村入户讲解政策,以自身经历鼓励青年报国,推动东冠村成为镇上“征兵先进村”。
东冠村入选第二批省“百千万工程”典型村培育对象后,他将志愿服务升级为“攻坚行动”。针对闲置地、边角地影响村容的问题,他带头扛铁锹,发动党员群众清垃圾、拆违建、种花草,将“脏乱差”改造为小花园、文化墙,让“志愿红”成为村里最美色彩。
作为四九镇退役军人侨都星火志愿者,他积极参与疫情防控、“百千万工程”、走访入户、关爱孤寡老人等工作,以执着与奉献诠释共产党员和退役军人的使命担当。
三、林明悦:乡村振兴“排头兵”,点亮致富路
端芬镇墩寨村党委书记林明悦,以军人的雷厉风行和担当精神,成为乡村振兴的“主心骨”。
在人居环境整治中,他带领党员开展“村庄清洁行动”:筹措 160 余万元支持元洲村公房重建及村容升级;为墩寨九迳村等水库移民村争取1600 万元专项资金,推动沥青路铺设、路灯安装、小公园建设,让昔日村落变身宜居新家园。
锚定“产业振兴”,他聚焦种养殖与乡村旅游双赛道:引入广东融盛农牧、润丰农牧等企业,整合土地打造肉鸽、麻黄鸡养殖示范基地,带动60 多户村民参与,年出栏量超 1200 万羽,使养殖业成为当地经济 “顶梁柱”;以“百万良田”为核心,发展番薯、台山大米等特色种植,同步助推民宿、农庄建设,实现特色农产品与乡村旅游联动。
他主动分享科学养殖技术带动村民致富,日常走访贫困家庭,为那居村胡某两姐弟联动社会力量,争取到广东南粤基金会 4000 元补助并持续对接资源,为贫困学子撑起求学天空。每逢台风汛期,他冲锋在前排查隐患、转移群众,用坚实臂膀筑起安全屏障。
从环境整治到产业发展,林明悦以“脱下军装仍担责”的坚守,让墩寨村焕发勃勃生机。
四、张昌运:以军人作风激活乡村振兴动能
1983年出生的张昌运,2002年12 月入伍,2004 年退役后返乡,2019 年当选赤溪镇长沙村党委书记、村委会主任,以 “兵支书”工作法引领乡村发展。
他将部队优良作风融入基层治理:建立“党员积分制”,推动党员在产业发展、环境整治中当先锋;建设标准化党群服务中心,设立“老兵调解室”,累计调解矛盾纠纷 50 余起,实现 “小事不出村、矛盾不上交”。
作为乡村振兴“领头雁”,他敢闯敢试带动群众致富:联合驻村第一书记精选品种,在海龙湾村打造“海龙湾”精品农家米品牌,通过电商销售超15万斤,带动7 贫困户增收1.5 万余元;盘活闲置资源,将党群服务中心三楼物业出租,每年为村集体增收 4 万元。
心系民生的他,组织“微心愿”认领活动解决困难群众问题 48 件;邀请医疗专家定期下乡义诊,惠及 500 余人次;为特困家庭发放临时救助金,投入8000元为困难退役军人修缮房屋;推动道路硬化、路灯安装,让村民出行“窄路变通途、夜路有明灯”。
张昌运用军人担当绘就长沙村共富图景,让集体增收与民生改善同步实现。
五、刘君庭:硬核“兵支书”,筑牢民生幸福基
2008 年入伍、2010 年退役的刘君庭,2019 年12月任冲蒌镇达材村党支部书记,以“为群众办实事” 为准则,续写军人担当。
民生建设上,他带领村两委真抓实干:针对村民缺少休闲场所的诉求,多方筹措55万元建成2000平方米综合性文化公园;推动18 条自然村完成5.3公里路灯亮化工程和0.5公里道路硬底化工程,实现“亮化全覆盖”,照亮村民回家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产业发展中,他展现军人敢闯敢干魄力:通过村民代表大会统一思想,将分散的村小组资源交由村委会统筹规划、升级改造后公开招标,使村集体经济收入从不足7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 48万元,实现近7 倍增长。他带领村民走农业专业化道路,通过多元担保、资源盘活解决农户资金问题,强化农业科技服务,推动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。
从军营到村头,刘君庭用一件件实事画出党群同心“同心圆”,让退役军人风采在基层一线愈发鲜亮。
六、伍雪润:18 年扎根基层,绘就乡村新画卷
2002 年入伍、2007 年退役的伍雪润,18 年扎根北陡镇沙头冲村,以军人担当带领村民走出特色乡村振兴路。
作为“兵支书”,他坚持“抓党建促发展”:打造“五好” 班子,组织开展12 场红色教育实践活动,培养5 名青年后备干部,2019 年村党支部荣获江门市先进党组织称号,为振兴筑牢组织根基。
拓宽增收渠道上,他挖掘本地资源:引进黄晶果种植产业,建成110 亩基地、约 2000 棵果树,带动村民增收;盘活闲置荒地,打造多功能乡村公园、古榕树口袋公园和蚝文化长廊,让村民在休闲中感受本土文化。
推动惠民工程落地:投资50多万元扩宽山坳至板桥路段,同步解决出行与防洪难题;投入12万多元新建两座无害化厕所;在墩尾村斥资100多万元打造文化广场;推进环村道硬底化工程,建成7米宽、1.2公里长主路及三条支路,新建656米机耕路;筹资90多万元建成新办公楼和高标准党员活动室;推动公共服务平台进驻103项服务。
他始终牵挂战友,组织2场老兵讲堂传承红色基因,开展 13 场走访慰问覆盖173人次,积极宣传退役军人政策。18 年风雨兼程,伍雪润让沙头冲村实现“村道宽、果园绿、广场欢”的美丽蜕变。
七、马景森:“兵支书” 守初心,筑就民生 “连心堤”
2003 年入伍、荣获“优秀士兵”称号的马景森,2005年退役后经商,2018 年返乡任汶村镇五乡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,以军人作风服务家乡。
基层工作中,他强化党组织建设:定期组织党员学习、开展主题党日活动,提升村两委凝聚力,推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。
推进“百千万工程” 时,他为群众办实事:推动五乡梅溪村道路硬底化,争取上级经费支持;响应“绿美乡村”号召,组织种植200余棵树木;为中坑村道路拓宽出谋划策,修建标准化垃圾屋、高标准农田排水渠,在山道沿线建“防火围蔽墙” 保障安全。
心系群众冷暖的他,为 75 岁以上老人和困难群众购买意外保险,为生活困难退役军人申请补助;2024 年台风“魔蝎”来袭时,连续48小时坚守岗位,转移 10 名养殖户,灾后第一时间组织清理倒伏树木;协调修缮村民陈大爷漏雨房屋。上任以来,累计化解矛盾纠纷 30 余起,实现 “小事不出门,矛盾不上交”。
马景森用行动诠释 “退役不褪色”,带领五乡村实现集体增收、村容焕新,提升群众获得感。
八、温沃安:国防教育“播火者”,以迷彩育童心
2013 年退役的温沃安,曾服役于辽宁丹东某部队,2012 年、2013 年获 “优秀士兵” 称号。退伍后投身军训国防教育 10 年,2019 年创办江门市军科军事夏令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。
公司以台山碧桂园学校为训练场地,由 50 名海陆空退役军人组成教官团队,配备 24 名医科毕业生活老师和 3 名资深心理辅导师,主要开展大中小学军训、公司团建、亲子活动、冬夏令营及青少年户外培训,拥有户外培训教课专利,年产值 300 万,带动 50 余人就业。
他注重通过军训塑造青少年品格:每年带领约一万名孩子参与训练,在严格的站军姿、队列行进、军体拳、战术演练中培养自律与坚韧;课后以“大朋友”身份陪伴孩子,化解思乡与疲惫,见证内向孩子变得自信、调皮孩子学会守规则的蜕变。
安全始终是首要准则:他严格把控训练环节,关注孩子身体状况,合理安排强度,定期讲解急救知识,确保多年零安全事故。通过家长会、训练照片分享等方式与家长沟通,获“孩子更自律坚强”的认可。
温沃安以专业与爱心坚守国防教育一线,让勇气、合作与自律的种子在孩子心中扎根。
从海岛邮路到乡野阡陌,从基层治理到国防教育,台山退役军人以 “岗位变初心不变” 的坚守,在新时代 “战场” 上续写忠诚。这个”八一“,向永不褪色的迷彩致敬!
凡本网注明"稿件来源:台山政府网"的所有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稿件,版权、知识产权均属台山政府网所有,任何媒体、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复制或转载。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、网站,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"稿件来源:台山政府网",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。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,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,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。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、知识产权等问题, 请作者速与本网取得联系。本网未注明"稿件来源:台山政府网"的文/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,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, 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"稿件来源"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
联系方式:0750-5565827邮件:tssxzzx@jiangmen.gov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