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以来,现在哪个app能买足彩乡村绿化工作紧扣“提升绿美质量”年度主题,坚持绿美协同、高标高质,扎实推进绿美乡村“百村示范 千村提质”行动,凝心聚力打造市县镇三级共26条绿美乡村示范村。它们在生态建设、文旅融合、林下经济等领域加力挖潜、各具特色,以点带面提升全市乡村绿化美化品质。
水清岸美、稻田步道……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绿美乡村示范村,感受台山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。
台城街道桂水村:
四季花海赋能绿美乡村,农文旅融合绘就生态共富图
桂水村以“以桂为味、以水为美”为定位,在“四旁”“五边”空地规模化种植桂花树近2200棵,搭配香樟、黄花风铃木等形成“四季花海”景观带,覆盖荷花、格桑花、向日葵等四季轮替花卉。通过“村庄清洁日”和“四小园”建设,实现“屋美、路净、村亮”的绿美人居环境。以“春赏花、夏听荷、秋观稻、冬闻桂”为主题,打造“百亩花海+湿地公园+侨韵老街”全季旅游品牌,吸引游客超60万人次。结合农耕体验、灯光集市、音乐节等活动,形成“赏花经济+研学+夜经济”多元业态。
大江镇石桥村:
樱花谷初具规模,“春花经济”带动生态富民
石桥村以樱花谷为支点,构建起“生态经济+共富机制”双轮驱动模式。该项目计划投资120万元,规划总用地面积达360亩,一期工程规划打造30亩,目前已种植樱花500余株。项目还计划开发特色民宿等配套设施,发动村民、社会资本众筹入股,实行年度经营利润50%分红机制,实现“资源变资产、村民变股东”的良性循环。今年4月,大江镇谋划开展了樱花季活动,以“春花经济”生命力激活乡村游消费市场新动能。同时,积极组织村民参与电商直播,提升村庄知名度和吸引力,逐步实现将“生态优势”转化为“经济优势”,走出一条生态富民发展新路。
水步镇下洞村:
黄花风铃道串联垂榕长廊,积分制激活庭院“微景观”
春雨初霁的下洞村满目苍翠,去年3月新植的黄花风铃木与垂榕已拔节至1米有余,青枝绿叶尽显勃勃生机。下洞村把握春节返乡契机,通过乡土人才座谈会成功引导企业及乡土人才认捐苗木,将原有垂榕长廊、休闲公园与新建的黄花风铃大道有机串联,构筑起特色绿美生态廊道。在推进绿美建设中,下洞村创新实施农村积分制,以“美丽庭院”示范户为引领,因地制宜打造“一户一景、一院一画”的特色庭院景观,让推窗见绿、移步换景的生态画卷与错落有致的庭院微景观相映成趣,实现生态效益与民生福祉的双向提升。
四九镇东冠村:
“乔灌花草藤”立体绿化,四季斑斓绘就“生态调色板”
东冠村构建“两轴三带六节点”绿化体系,横向衔接《绿美台山生态建设规划》,纵向深化“一村一策”微改造方案,优选紫花风铃、香樟等本土树种,连片种植300余棵苗木,形成“种绿成景、串景成链”的生态格局。在立体绿化技术层面,东冠村创新“五维种植模式”,通过乔木、灌木、花卉、草本、藤蔓的多层次搭配,打造四季分明的景观带。依托林业专家指导,结合抗逆性强、景观效果佳的树种选择,实现苗木存活率超98%。
三合镇温泉村:
党群共建织密护绿网络,硒泉康养激活生态富民链
温泉村以“党群联动+科技赋能”双轮驱动,构建绿美乡村建设新范式。在绿化管护方面,温泉村整合结对单位、村民代表及志愿者组建“护绿队”,通过“植绿护绿党员林”“绿植入户”等主题活动,累计开展义务植树18场。设立“田间课堂”,邀请农技专家现场教授科学种植、艺术修剪等技能,覆盖村民超800人次,推动绿化养护标准化、专业化。在绿美经济转化方面,温泉村依托“硒泉康养”核心资源,打造“生态+文旅+科技”产业链。凤乡玉怀文旅项目引入智能温控、精准灌溉等科技手段,建成20公顷热带水果科普园,项目联动颐和温泉城、硒泉集市等业态,形成“春赏花海、夏采鲜果、秋享研学、冬泡暖泉”全季旅游体系,年接待游客超3万人次,拉动村集体收入不断提高,推动“绿叶子”向“金票子”高效转化,为绿美乡村建设提供“三合样板”。
冲蒌镇西坑村:
千株果树绽新绿,果酒果茶解锁采摘经济
西坑村通过“支部发动、政企联动、党群互动”模式,发动党员干部、“两新”组织、华侨、老干部、群众等500余人次开展植树活动,种植荔枝树、黄皮果、释迦果、龙眼树、黄晶果、紫花风铃木等1300余株,进一步提升绿化水平。除了植树添绿,西坑村还大力发展林果经济,通过以“采摘经济”为核心,打造100亩各式果园,种植无花果、桑果、沃柑等特色水果,开发果酒酿制、果茶DIY等体验活动,并将果园与李云扬、伍乃茵生平事迹展、南瓜种植基地、环保科普公园等项目串珠成线,开创红色农文旅新模式。
赤溪镇护岭村:
百年古榕焕新生,党群共建“护绿积分”守护乡愁记忆
护岭村以63棵百年古榕树为生态地标,创新构建“护绿积分”体系,将古树保护与绿美乡村建设转化为全民参与的乡愁守护行动。村内推行“一月一打分、一月一公示、一季度一表彰”动态积分机制,村民通过认领“四旁”“五边”绿化管护、参与村庄清洁日等累计积分,可兑换生活用品。组建“驻村选调生+网格员+村民代表”43人巡护队,化身“古榕医生”常态化监测古树健康。古榕长廊化身为村民茶余饭后的“议事亭”,树下定期举办道德讲堂、客家擂糖糊非遗体验活动,乡愁记忆与绿美生态在此交融,形成村内“春赏紫荆夏观荷,秋品桂香冬话榕”的全季文旅动线。
海宴镇五丰村:
侨韵织就绿美风情,巾帼力量绣出“五彩庭院”
五丰村以东南亚归侨文化为底色,通过“党建+侨建”模式,将闲置空间变为兼具侨韵与生态的绿美空间。村党支部通过设立“党员责任岗”,发动10余名党员认领庭院长效维护工作,并组建“美丽家园巾帼志愿服务队”,动员女性党员带头改造庭院。村民黄荣秀利用废弃油漆桶彩绘花盆,打造“五彩花园”,吸引许多游客驻足打卡。村内黄姜、薄荷、九层塔等香料种植区,既延续乡愁记忆,又构建“推窗见绿、出门赏景”的立体生态网络。依托绿美成果,五丰村激活“庭院经济”新业态。村内升级东南亚美食街,鼓励村民利用庭院香料制作斑斓条、九层糕等特色美食,带动就业岗位100余个。
从桂水村的四季花海到石桥村的樱花经济,从护岭村的古榕新生到五丰村的侨韵庭院,各村以生态为底色、以创新为笔墨,将绿化美化与产业振兴深度融合,让古树新苗共叙乡愁,使绿水青山可感可及。如今,推窗见绿的生态福利正转化为富民强村的绿色动能,党群共建的护绿网络编织出乡村振兴的幸福密码。一幅生产、生活、生态“三生融合”的绿美长卷,正在台山次第展开,为推进"百千万工程"写下生动注脚。
凡本网注明"稿件来源:台山政府网"的所有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稿件,版权、知识产权均属台山政府网所有,任何媒体、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复制或转载。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、网站,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"稿件来源:台山政府网",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。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,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,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。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、知识产权等问题, 请作者速与本网取得联系。本网未注明"稿件来源:台山政府网"的文/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,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, 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"稿件来源"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
联系方式:0750-5565827邮件:tssxzzx@jiangmen.gov.cn